美麗聖經作者:眼霜不必買 抗皺霜沒效【聯合報╱記者徐文玲/台北報導】 敢說敢言的美國化妝品專家寶拉培岡(Paula Begoun)昨來台宣傳新書「最敢說的化妝品評鑑報告」,她說眼霜不必買,抗皺商品若有效,為 何整型 醫師沒人失業?一番言行預料為將來臨的百貨周年慶投下震撼彈。 五十七歲的寶拉培岡在二○○七年出版的「美麗聖經」,直指萬元的海洋拉娜乳霜成本只需要幾十元,引發軒然大波,在台賣出近三萬本;不過接下來的「化妝品成分指南」,因太專業,第一刷三千本至今還沒賣完。 「最敢說的化妝品評鑑報告」品評了四十個知名品牌共一千餘件商品,以笑臉、哭臉或普通,代表成分的優劣,被冠上哭臉娃娃的商品,通常含有寶拉認為不妥的刺激成分,例如她認為精油僅適合聞、塗在肌膚上有刺激性,香料不是好的保養品等。 寶拉培岡開宗明義指出消費者幾個迷思,例如,花大錢買眼霜根本是浪費,「沒有任何研究指出眼下肌膚必需用與臉部不同的保養品。」況且小罐的眼霜換算價格是臉霜的兩倍,她也不建議買頸霜,面霜就可替代。 她說,世界上沒有產品可真消除皺紋和浮腫,「美國有一萬種以上抗皺商品,為何沒有 任何整型 醫師失業?」寶拉培岡強調,陽光是老化的主因,添加防曬的面霜、粉底就是最棒的抗皺商品。 寶拉培岡一再強調,昂貴不一定最好,「如果昂貴才是最好,雅詩蘭黛集團只要賣海洋拉娜即可,為何還推出倩碧;萊雅集團只要賣蘭蔻就好,幹嘛還要賣幾百元的MAYBELLINE。」 此外,她認為名媛、醫師背書,不一定要相信,最重要應回歸成分安全性。且不要使用廣口瓶商品,因手指挖取的過程會產生細菌。 怎樣才算是好的保養品?她說含有優異抗氧化物、修護成分或細胞溝通物質,幫助肌膚正常運作,就是優質品。 最敢說的化妝品評鑑報告/名媛=化妝品達人?結果是你被‧取‧笑‧了… 【文摘自《最敢說的化妝品評鑑報告》/寶拉.培岡著/采實文化出版】 我很難理解為何有這麼多女性這麼相信化妝品公司的廣告詞,就算有些人不是全然相信,卻還是和其他人一樣,難逃掉入陷阱的命運 化妝品公司會接二連三推出嶄新的神奇產品,就像遊行隊伍看不到盡頭,然而女性朋友似乎不曾對這種現象產生懷疑或是覺得不對勁,特別是化妝品公司從來就不會告訴我們,他們過去推出的廣告說詞能對肌膚帶來驚人效果的產品,如今出現了什麼問題,為何已經不算是革命性產品了,令人不解的是,這些舊產品仍然擺在架上販售! 許多女性對名人藝人代言或自創的品牌趨之若鶩,因為大家似乎都認為美女或名媛就等於是化妝品達人,相信她們一定很了解化妝品的優劣,知道哪些保養品和彩妝品很棒,這些產品總是伴隨著媒體大篇幅的報導和失真的行銷手法,儘管產品效果照例令人大失所望,下一回當我們看到很炫的廣告或是名人販售的產品,我們還是會買。 不過如果我們沒有大失所望,這些老牌化妝品公司也不會持續推出新的抗皺、抗痘產品或數不清的護膚產品了,而每年也不會持續有新的化妝品品牌如雨後春筍般上市,同樣的模式一季又一季,一年又一年地循環下去。 我的內心有一部分掙扎著是否應該繼續從事我現在做的事。因為多數人比較想聽到某項產品可以讓人恢復青春、拉提肌膚或是消除皺紋(如果這是事實,我也很樂意到!),我真希望能帶給大家夢想,但是如果這個夢想不是真的(事實上真的不是),我就不能這麼做。 我的夢想就是,讓每個女人都能聽到皮膚科醫生、化妝品藥劑師以及化妝品公司員工,對於他們所製造與銷售的化妝品的真正看法,這些人在你的背後取笑你,然而你卻不知情。 絕大多數的女性都相信,眼霜是針對眼睛周圍的肌膚特別調配的保養品,但是完全沒有證據、研究報告或學術文件,能夠證實眼霜的配方有獨特之處,或是比其他臉部保濕保養品更好; 我也從來沒有聽皮膚科醫生或是化妝品化學家說過,眼睛周圍的肌膚需要擦含有特別成分的保養品,而臉部其他部位的肌膚卻不需要;反之亦然。 你只要仔細看,任何一款臉部保濕保養品或眼霜產品的成分表就會發現,兩者之間除了價位不同以及眼霜的容量較小之外,其他並沒什麼不同,眼霜只是化妝品公司設計來提高產品銷售量的怪招罷了,因為原本你只需要買一瓶就夠了,除非眼睛周圍的肌膚和臉部其他部位的肌膚不同,才有必要使用不同的保養品。 舉例來說,如果你的臉部肌膚屬於中性偏油,不需要擦保濕保養品,只有臉頰或眼睛周圍比較乾燥,那麼只要在局部使用滑潤劑或保濕保養品,就能發揮很好的功效了,根本不需要購買「眼霜」。 諷刺的是,許多號稱是眼霜的保養品,幾乎都沒有防曬效果。白天使用,完全無法保護肌膚。雖然你可能會相信化妝品公司的說法,擦眼霜是為了特別呵護眼周的肌膚,然而事實上,當你使用沒有防曬效果的眼霜時,卻讓眼周的肌膚遭受陽光的傷害和產生皺紋的風險。這是化妝品公司利用行銷手法和錯誤資訊來誤導大眾最明顯的例子之一,不僅浪費你的金錢,也傷害你的肌膚。 很遺憾的,我必須跟讀者們說實話,任何產品都不可能去除皺紋或是避免皺紋的產生。 我們想要「除之而後快」的皺紋〈那些不是皮膚乾燥引起的小細紋,這種小細紋只要使用不錯的保濕產品就會消失〉是長年陽光傷害和皮膚支撐結構的崩解所造成的,皮膚支撐結構的崩解是無法避免的,任何保養品或保養成分都不可能真正有效果。 市面上有好幾千種抗皺產品,抗皺產品永遠是化妝品產業中銷售量最大的。皮膚科學研究與技術雜誌上有一份研究〈出處:Skin research andtechnology,May 2007,pages 189-194〉,這份研究將把80位年齡在35歲到64歲的瑞典女性分成三組,第一組使用昂貴的面霜,這種面霜包裝在精美的廣口瓶裡。第二組使用便宜的面霜,一樣包裝在精美的廣口瓶裡。第三組使用昂貴的面霜,但是包裝在普通的廣口瓶裡。使用六個星期後,由受試者自己評估效過,另外再請專業人員利用3D顯微鏡評估皮膚粗糙的情形,結果發現三組人員之間皮膚與皺紋改善的程度並沒有差異。這份研究並沒有評估受試者的皮膚是否變年輕,只是說3D顯微鏡發現三組受試者的皮膚張力減輕了。 這份報告並不是說保養品無法改善皮膚,防曬、去角質〈果酸與水楊酸〉、保濕〈含有抗氧化物、細胞溝通因子、皮膚結構相同物質〉、維他命A酸〈維他命A的組成分子〉和許多種產品都對皮膚很有幫助,這份研究只是告訴我們,不管廣告說得多誇張,保養品就是沒有除皺的效果,如果這些產品真的有效,化妝品公司就不需要每個月推出新的除皺產品了。 啥米!敷臉沒有用? 【聯合報╱記者陳立儀/台北報導】 面膜是台灣女性最熱愛的保養品之一,去年共賣了四千六百萬片;但美國化妝品專家寶拉培岡卻挑明說:敷臉沒有用! 本報資料照/記者杜建重攝 寶拉培岡挑明說:「敷臉無用」,但面膜是台灣美妝熱銷品,根據AC尼爾森統計,去年就賣出四千六百萬片,平均每位女性每年使用片數達十到十二片,那消費者豈不是花了冤枉錢?國內美容專家說:「可能是外國人對敷臉的認知不同。」 藥妝通路指出,買面膜的消費者女性占八成以上,但最近男性也開始「愛面子」,購買面膜金額去年就成長三百倍。 皮膚科醫師趙昭明表示,面膜類似皮膚科採用的「封閉式治療」原理,透過不同面膜材質讓精華液成分附著較久,達到表皮滋潤保養,多少有些幫助;其他保養品也是一樣,雖然不至於完全「無用」,但效果多半只能到達表皮。 台中護專美容科兼任講師張麗卿則說,台灣習慣的敷臉模式是單張面膜濕敷,但西方習慣使用需要沖洗的面膜霜,在寶拉培岡的邏輯中,保養成分如果被沖洗,效果就有限。洗淨式面膜功能應該是清潔,單張面膜濕敷可帶來立即性的保濕,應被視為輔助角色,而非日用保養品。 台灣面膜有如此驚人的市場,除了品牌積極行銷,消費者的感受還是最重要因素。保養專家認為,敷臉可以讓肌膚感到舒緩,但不能讓面膜在臉上停留太久,以十到十五分鐘為上限,否則有些面膜紙在精華液乾掉後反而會吸走肌膚水分,導致乾燥甚至過敏。 台灣美容專家:40加減抹 60自然就是美 【聯合報╱記者徐文玲、陳立儀/台北報導】 台灣美妝市場一年八百億元,寶拉培岡說眼霜無用、抗皺商品無效,怎不令廣大女性同胞吃驚?台中護專美容科兼任講師張麗卿表示,有討論空間,保養品仍有它存在的價值。 張麗卿表示,若眼周肌膚沒有太大問題,確實無須擦眼霜,面霜就可替代,但若眼周有黑眼圈、顯得老態等,擦眼霜並無不可。 至於抗皺產品無效論,張麗卿認為,若已過了更年期、年屆六、七十歲,要期待保養品挽回青春,當然抗老保養品一點用也沒有;但若消費者年紀約三、四十歲,抗老保養的價值就在於可延緩與預防肌膚老化。 張麗卿倒是很贊同寬口瓶保養品易生細菌的說法,她認為,更可怕的是滾珠與滴管設計的商品,這兩類商品不斷與肌膚或空氣接觸,再把細菌帶回保養品裡面,比手指接觸乳霜表面更有危機。 皮膚科醫師趙昭明認為「保養是表面功夫」,無法治療皮膚問題,市售保養品成分濃度有限,多數保養品善用含糊形容詞讓消費者感覺好像很有用,但「參考就好」。 .
- Sep 11 Sun 2011 17:25
美麗聖經作者:眼霜不必買 抗皺霜沒效
close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
禁止留言